北市沒空污 小鼠心肌炎「標準值應下修」
【沈能元╱台北報導】醫界已知空氣中的PM2.5(細懸浮微粒)超標,會傷心、肺,但台灣大學最新研究發現,小鼠連續3個月暴露在台北巿空氣中,即使期間PM2.5均未超標,3個月後小鼠仍出現心肌發炎等問題。學者說,動物實驗證實即使空氣品質良好,仍有害,建議環保署比照美國,將PM2.5年平均標準值從15下修到12,加強把關。
醫師說,戴口罩也擋不了PM2.5,空氣品質不佳時最好待在室內勿外出。資料照片
根據環保署訂定標準,PM2.5每日標準值為每立方公尺35微克,年平均標準值為每立方公尺15微克,凡是低於前述標準,空氣品質就算良好,超過則依超出的程度分注意、不良、嚴重不良三等級。
細顆粒進肺難排出
主導該研究的台大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鄭尊仁,讓有高血壓、糖尿病的小鼠暴露於台北市空氣中3個月,期間北市的PM2.5平均值為每立方公尺13微克,空氣品質良好,但之後小鼠仍出現心肌發炎、腎小管病變等。
鄭昨說,選擇有高血壓、糖尿病小鼠研究,因其對PM2.5的敏感性較高,可在短時間內發現PM2.5對體內組織的影響,其研究結果又可推論至健康小鼠及人體。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說,PM2.5含多種重金屬、有毒物質,且顆粒細小進入肺部後不易排出,即使PM2.5未超標,仍可能引發肺炎、肺癌、心血管疾病等。
環署暫不考慮下修
台北榮總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育民說,PM2.5存在於汽機車廢氣、廚房油煙、二手菸等,建議民眾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廚房加裝抽油煙機、遠離二手菸。
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詹長權說,台灣PM2.5年平均值標準值15微克,高於美國12微克及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值10微克,環保署應下修標準值。環保署說,將嚴管空氣品質,但暫不考慮下修標準。
避免細懸浮微粒危害注意事項
●隨時注意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
http://tinyurl.com/pdwlujq)數據
●空氣品質差時,應盡量待在室內,並緊閉門窗,使用空氣清淨機
●若須外出,應避免經過空污嚴重區域,並切忌在戶外運動
●家中廚房應裝設抽油煙機,避免煮菜時吸入
●一般棉製或外科口罩無法抵擋細懸浮微粒進入呼吸道,即使用N95口罩也效果有限,最有效的防治策略為不外出
資料來源:顏宗海醫師、陳育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