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image 182
:::
shelly - 新聞轉載 | 2015-03-13 | 點閱數: 411

當一個人走出家門,他可能就身處致癌物的包圍中。這可不是危言聳聽,世界衛生組織(WHO)已經將空氣污染列為主要環境致癌物。平時空氣看起來灰濛濛的,像是霧或煙,但其實這是PM2.5的空氣汙染。

PM2.5是一種來源廣泛、成分複雜的細顆粒物,如今已經被越來越多國家當作一項指標性的污染物。它在大氣中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容易夾帶戴奧辛、重金屬等許多有害物質。

PM2.5已被確認含有大量的鉻、鉛、砷等重金屬,還有硫酸鹽、碳酸鹽等成份。吸入這些物質可能導致三方面的傷害:重金屬可致急性中毒,引發慢性的肺部及血液癌變,有機污染物則會導致不育,對生殖系統造成影響。

201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發佈報告指出,長時間暴露於空氣中的細懸浮微粒,會引發不良生育結果、兒童呼吸道疾病、動脈粥樣硬化等問題,甚至會引發癌症。這份報告指出,PM2.5也和神經系統發育、認知能力發展、糖尿病有關,並更加肯定與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致死的因果關係。

PM2.5超細微 隨呼吸直達肺泡引發心肺疾病

根據流行病學統計,台灣十大死因中,有七大和空氣污染密切相關,WHO蒐集全球近六百個城市的細懸浮微粒濃度(不含中國城市),相比之下,嘉義、高雄和金門都高到可列入前十名內。對抗空污,台灣不能再等。

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科部部長錢建文指出,在心血管疾病方面,主要的影響包括缺血性心臟病、心律不整、心肌梗塞、腦中風。長期居住在PM2.5濃度較高城市的民眾,這些疾病的發生率都比較高。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曾發表研究,如果PM2.5每增加10微克,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增加76%,中風的機會增加35%,肺癌的死亡率則上升17%-25%左右。美國心臟醫學會明確指出,PM2.5對原本患有氣喘和心血管疾病的幼兒和老人影響最大,不但會提高這類疾病的發生率,也會加重發病時的嚴重程度。

環保署空保處長謝燕儒表示,一般大於5微米的懸浮微粒會被鼻毛和肺部的纖毛所攔阻,再經由咳嗽、打噴嚏排出體外,若小於5微米,呼吸道的把關機制就拿它沒轍。


PM2.5超細微,可以穿透一般口罩,當人體吸入過多的PM2.5,呼吸器官過濾不過來時,細微顆粒們就會不客氣地在人類身體裡「安營紮寨」,它們能夠直接進入肺泡、血管循環中,增加各種心血管疾病和提高死亡率的風險。這也是造成氣喘和慢性支氣管炎發作的主要原因,醫界已證實它會引起呼吸道過敏反應,並密切觀察它與肺癌的關聯性。

空氣污染引發肺癌風險更勝二手菸

台灣吸菸人口下降,但肺癌、肺腺癌發生率卻逐年上升,跟PM2.5濃度偏高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目前一年約有7000個病例,許多肺腺癌患者並沒有抽菸。國際研究普遍認為PM2.5超細懸浮微粒的危害不亞於吸菸,「日積月累如同溫水煮青蛙」,在這種汙染環境中運動,恐怕更容易生病。

事實上,懸浮微粒中的PM2.5(細懸浮微粒),對健康的危害早已引起世界各國關注。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3年10月,將空氣污染列為主要環境致癌物,引發肺癌風險更勝於二手菸。最危險的,是可堆積在人肺深處的細懸浮微粒PM2.5。

在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佈的《空氣污染與癌症》的專題報告中指出,一個人每天都要進行幾千次呼吸,吸入約1萬升空氣。因此,人的肺部會吸入劑量可觀的空氣污染物,即使那些成分含量甚微。而我們所呼吸的空氣已經被致癌的混合物污染,它不僅對環境衛生産生威脅,也是主要的癌症致死原因之一。大家絕對不能輕忽PM2.5對我們身體健康所帶來的危害。

:::

台灣即時空氣質量指數(AQI)

Tainan的即時空氣品質
2025年04月19日 22時12分
42
空氣質量令人滿意,基本無空氣污染
各類人群可正常活動
空氣質量令人滿意,基本無空氣污染

台南市空污防護自救會

文章類別